荔枝怎么挑选?
无论多好的荔枝,也没有颜色极度鲜艳又不带一点杂色的,大多数的荔枝要么红中带绿,要么红中带白,要么浅红中带暗红,这些荔枝都是比较新鲜的。
而那种色泽极艳丽又不见一点杂色的荔枝,很可能是人为处理过。如果荔枝果皮上出现黑色或者褐色,很可能是因为荔枝已经变质或者被微生物污染了,就最好不要买了。
挑选荔枝时,尽量选择那些外表看上去水润圆滑的。如果果皮发干,那么这种荔枝可能经过了长时间的储存;仔细观察荔枝的龟裂片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鳞片,龟裂片如果细小而紧密,那么这种荔枝还没有成熟,如果龟裂片相对较大并且规则,荔枝的成熟度和口感也会相对较好。
还可以观察下果柄和果皮交界的地方,因为荔枝这个部位最薄弱,害虫最容易趁虚而入,如果荔枝的这个部分出现了害虫或者虫孔,说明荔枝可能被虫害光顾了。
我国农业行业标准《荔枝等级规格》对不同的荔枝进行了等级划分,其中特级是最好的,其次是一级和二级。可以看出,特级的荔枝身材饱满,颜色红润;而相对差一些(二级)的荔枝就发黑、干瘪。
吃完荔枝开车会查出酒驾?
之前有媒体报道,某地民警随机酒驾测试时,发现一驾驶员有饮酒驾车嫌疑,但驾驶员声称开车前只吃了几颗荔枝。于是,民警买来荔枝实验,连吃几颗荔枝后,吹气检测,酒精测试仪还真出现了警报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其实,这也可能是由于荔枝中的糖在作祟。荔枝里糖的含量很高,最高可达17%左右。为了保鲜,在荔枝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会加入冰块、密封保存等。在封闭环境下,荔枝容易发生无氧呼吸,也就是平时大家说的发酵。由于缺氧,这些糖分会不完全分解,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。所以会造成吃完荔枝被查出酒驾的事件发生,而且,吃得越多,酒精测试仪测定的酒精浓度可能也越高。
不过,通常来说吃几颗荔枝所产生的酒精很少,主要影响在口腔,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也很短,随着人体呼吸、说话,酒精就会被挥发掉,几分钟后就测不出来了。另外,吃完荔枝后马上漱口,可能就吹不出酒精了。
荔枝泡药水娃娃得手足口?
荔枝是一种非常脆弱的水果,采摘后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导致腐败变质,所以在荔枝的采摘过程中,用化学试剂泡是一种非常常规的处理方法,主要是一些杀菌剂、保鲜剂。不过必须强调的是,荔枝保鲜可不像保存标本那样要用到福尔马林。
用杀菌剂浸泡处理的荔枝是否安全呢?农业部规定允许使用的杀菌剂、保鲜剂包括抑霉唑、咪鲜安、特克多、噻菌灵等等,他们的毒性都不高,而且用量有严格限制,只要合理使用、符合标准,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。
至于说导致手足口病,其实是莫须有的罪名。手足口病是由一些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,在儿童中比较多见,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、粪便或受污染的物品等。虽然不排除手足口病通过受污染食物传播的可能性,但这些病原体与处理荔枝的药水没有任何关系。
荔枝吃了会得荔枝病?
很多人吃完荔枝后会有低血糖、头晕的症状,还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“荔枝病”。
荔枝含糖量那么高,为什么会引发低血糖呢?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。首先,荔枝中的糖分很大一部分都是果糖,果糖会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,大量摄入果糖后,确实有可能会导致血糖降低。
其次,高糖分造成的血糖反应其实成一个倒U型,会出现极低情况。我们吃完东西后,食物被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,血糖浓度就会迅速升高,但血糖过高人体也受不了,便会派胰岛素来拉低血糖,就像拔河。
如果食物代谢产生的糖越多(荔枝吃得越多),胰岛素也会更加使劲儿。但是,胰岛素经常也会收不住劲儿,食物代谢的糖已经完了,但胰岛素的劲儿还没收回来,就把血糖扯得太低,最终引起低血糖症状。这就好比拔河时使劲过猛太过了。所以,为了避免产生低血糖反应,最好是不要一次性吃太多荔枝。
荔枝吃了会上火?
“上火”其实是一个民间说法,目前也没有明确的科学定义。不过,很多人都表示吃过荔枝后,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不适症状,如:口干舌燥、恶心、牙龈出血、发烧或者是痤疮等,很多人将它们归结为“上火”。还是逐一分析下产生这些症状的可能原因吧。
口干舌燥:荔枝糖分高,高糖会让口腔处于高渗状态,因此会感觉口干舌燥。
痤疮:荔枝好吃的很大原因是因为它甜(糖分高)。如果吃太多荔枝,就会摄入大量糖分,高糖会增加血糖负荷。高血糖负荷饮食会加剧痤疮。所以,如果大量吃荔枝是可能出现痤疮的。
至于其他很多不适反应,如流鼻血、喉咙痛、发热之类的症状,可能与吃荔枝并没有必然联系,只是大家对生活经验的一种错误总结。比如,有人刚好吃了荔枝后有发热、喉咙痛甚至流鼻血的不适症状,于是他就怀疑是荔枝的问题,但如果他同时熬夜打了几天游戏,迁罪于荔枝比迁罪于自己可是容易得多。
综合来看,民间流传的关于吃荔枝有上火、荔枝病、酒驾或者低血糖等不适反应,都与一个共同原因脱不了关系:那就是一次吃了太多。
实际上,健康饮食的一大理念就是要均衡饮食,“均衡”就是指每种食物都适量吃、不多吃。我国最新膳食宝塔推荐成人每天吃水果200~350克。正所谓过犹不及,所以,荔枝虽好,也不要贪吃呀。